English

镌刻辉煌

1998-10-0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顾亦兵 通讯员林霓涛 我有话说

’98之夏,武汉新闻工作者用笔头、镜头、话筒和电波,更用自己的热血、汗水、激情,见证了一场世纪大洪水,记录了一场世纪大决战,进行了一次空前大聚焦——’

98长江大洪水使华中重镇武汉经历了一场世纪大决战!

在百万军民众志成城,勇缚苍龙的80个日日夜夜,武汉市的新闻工作者也以空前的阵容、激昂的斗志投入了这场殊死鏖战。

他们,搏激流、趟渍水、冒酷暑、顶风雨、洒血汗,镌刻了武汉军民笑傲8次洪峰俯首东去的辉煌业绩。

他们,在决战决胜的关头,用一篇篇社论,一幅幅画面,一段段录音,一个个专版、专栏、专题,擂战鼓,吹号角,聚人心,扬士气,为抗洪将士摇旗呐喊;

他们,用万余篇报道、文章,向世人描绘了’98武汉防汛抗洪惊天地、泣鬼神的历史画卷,也将自身溶入这段彪柄千古的世纪华章。

洪涛吼骤雨急江城传媒大点兵

洪水压境,暴雨当头。今年夏季,位居长江中游、扼汉江出口、湖泊密布,滠、府、举、倒诸河夹击的大武汉,其外洪内涝之势百年罕见:悬江穿城,三镇头顶“一缸水”。

6月26日,武汉关水位跃过25米“设防线”,3天之内跳涨2米,汛情严峻。市委宣传部闻“汛”而动,迅即成立了以分管部长为组长、以新闻出版处全体成员为班底的防汛报道指挥班子,提前介入,靠前指挥,集中策划,调度全市的防汛抗洪新闻宣传。

7月5日,武汉关水位逼近危险水位,市委宣传部向全市新闻单位发出《关于做好防汛抗洪新闻宣传的紧急通知》,紧急动员,紧急部署,拉响了战斗警报。

汛情就是号令。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指挥下,长江日报、武汉晚报、武汉电台、武汉电视台、武汉有线电视台等5家市属主要新闻传媒迅即组成以总编辑、台长为组长的防汛抗洪报道小组;武汉公安报、武汉卫生报等10余家市属专业报刊紧随其后,纷纷成立防汛抗洪报道“小分队”。

调兵遣将,充实一线,把记者撒向一线、撒向急难险重之地。各传媒的总编辑、台长们犹如指挥若定的将军,排兵布阵。

三镇两江,长江干堤、汉江干堤、连江支堤,绵延千里的武汉堤防,点多、线长、面广。每一寸堤防都必须死保,每一道险段都必须死守,每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都应载入史册。

各传媒总编辑、台长们轮流值班的惯例被打破;记者们按部门、分战线采访的运作被调整;总编室、校对、照排、后勤等后方人员全都进入临战状态,各媒体的防汛报道组犹如一支支多兵种协同作战的“特种部队”。

长江日报抽调记者70余名,武汉电台派出记者30多名,武汉电视台15个新闻外采组记者近100人……全市新闻传媒集中了300余名记者投入抗洪一线。

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。各传媒调出最好的车辆优先保证战地采访的需要;数字摄像机、手提电脑、移动电话、数码相机,纷纷装备到一线记者手中。为了打好这一仗,武汉新闻传媒亮出了“十八般兵器”。

水陆空立体作战,记者们使出浑身解数:徒步走,驱车行,奔堤防一线;乘冲锋舟,搭巡逻艇,赴抢险现场;登直升机,攀摩天楼,扫描人水相搏全景。

一场立体化的“新闻大战”在武汉三镇打响。

战洪魔显豪情新闻将士竞风流

书写今天的新闻,就是见证明天的历史。

面对武汉军民奋力抵御洪魔的世纪大决战,武汉市的新闻工作者不仅充当了忠实的记录者,而且也是这场战役的参与者。

冒酷暑,顶风雨,搏激流。长江、汉江两岸,处处留下新闻记者的足迹;龙王庙、谌家矶、居家号、黄金口、烂泥湖、丹水池……危难险重之地,到处都有新闻记者的身影。

哪里有抗洪将士,哪里就有新闻记者;哪里有险情,哪里就有新闻记者。

7月30日中午,汉口丹水池突发特大管涌,浑水钻洞穿透长江干堤,江水喷涌而出。

长江日报青年女记者王南方闻讯火速赶赴现场。当时情况万分危急,公安、武警、突击队员近千人,正一刻不停地往防水墙外抢运砂石袋。为了捕捉江水中堵口的第一手材料,王南方不顾劝阻,再三请求两名武警战士把她拽上防水墙。此时墙外江水滔滔,几十名抢险队员在抗洪英雄王占成的带领下,正在浊浪中冒死堵口。管涌口径太大,巨大的冲击力使防水墙发出阵阵颤动,与之相连的院墙出现裂痕,随时可能倒塌。有人大喊:“当心!注意墙倒伤人,注意电线掉下伤人。”王南方充耳不闻。待险情遏制,王占成游上岸来,王南方迅即从一人多高的防水墙上跳下,追上王占成采访,抓到了感人至深的独家新闻。

武汉电视台记者程辉军、龙汉平负责郊区县抗洪抢险报道,每天驱车奔波于郊区县两江干堤和连江支堤,经常风餐露宿在抗洪一线。程辉军牙疼难忍近一个月仍坚持采访,龙汉平则被抗洪将士誉为“拼得、苦得、熬得”的“三得”记者。8月中旬,省防总下达死保死守江夏区斧头湖堤的命令,人们当天晚上就在《武汉新闻》中看到龙汉平拍摄的一条40秒钟的报道。要知道,这40秒钟,是龙汉平与同事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,驱车40分钟,乘船40分钟,再步行40分钟才抢拍到的。

洪水无情人有情。战地记者们在报道中凝聚了他们满腔的情与爱。

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,老家在公安分洪区。他将对家乡、亲人的牵挂,化作对抗洪军民、受灾群众的关切。8月1日,临近武汉市的嘉鱼县洲湾民垸溃口,邱焰深入灾区,恰逢一对被洪水冲散的母女,在灾民安置点喜得重逢,邱焰迅即按动快门,拍下这一悲喜交加,催人泪下的场面。这幅《母女重逢》的照片激起社会各界对洪水、灾情的强烈关注,民政部门将这幅照片赶印成募捐救灾的宣传画,广为散发。

武汉电台青年女记者伍廉瑜,撇下4岁的女儿,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抗洪一线。她在惊涛骇浪中乘一条小木船到长江中发回现场录音报道;挤上颠簸摇晃的直升机,在长江上空发出口头报道……许多守堤将士说:“这位娇小的女记者,比起抗洪抢险的男子汉来,一点也不逊色。”

长江日报记者余兰生在一线连续奋战八昼夜,受病菌感染,双眼红肿得像桃子,堤上的同志劝他回家休息,他不干,最后是报社部门领导下了死命令,他才暂时从堤上撤下来。

武汉晚报记者毛家明为采写“指挥部的不眠之夜”,整整守了两个不眠之夜,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后,竟伏在桌子上睡着了;武汉电视台记者喻长勇在花莲湖拍摄抢险场面时不慎滑倒,但他宁愿自己摔成一身污泥,也不让摄像机有一丝一毫的损伤;长江日报女记者柯立主动请缨赴徐东路采访夜排渍水,一米五几的个头,站在一米多深的渍水中,只好把笔和本子举过头,才能记录。

危急关头显身手,风口浪尖竞风流。在那一个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,战地记者们用汗水、雨水、泥水、泪水、血水描绘出一幅幅抗洪图。长江日报记者张宁、武汉晚报记者金思柳为抓拍丹水池、东荆河抢险场面,相继跳进滔滔的江水之中。长江日报摄影记者刘洪洋在拍摄交警在渍水中救人的图片时,不慎掉进窨井,水淹齐脖,双手仍高举照相机。

7月27日,府河西湖堤出现大面积脱坡塌陷重大险情。记者杨杰、袁泉、周平等闻讯后,迅即赶赴抢险现场。他们顶着风雨,在水头落差高达7米的西湖堤上,冒着随时可能溃口垮堤的危险,采访拼死一搏的抢险军民。

从抗洪抢险一线发回的报道中,记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要属“战”字:夜战、苦战、激战、抢战、鏖战等等。这一个又一个的“战”,既是武汉军民勇斗洪魔的记录,也是数百名新闻记者在抗洪一线鏖战的佐证。

与一线记者的鏖战相辉映,各新闻单位的后方总部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战斗景象。报社的总编室,电台、电视台的编播室夜夜灯火通明,人头攒动。总编辑、台长们在这里坐镇指挥;防汛报道组成员在这里交流碰头;探讨稿件的议论声、电话铃声、传真机的吱吱声、电脑键盘的敲击声,此起彼伏,汇成一首激昂的抗洪交响曲。

历史不会忘记奋战’98武汉大洪水的军民,也不会忘记记录这一伟大壮举的新闻工作者。

聚人心扬士气万余篇章谱壮歌

整个汛期,武汉三镇报刊、广播、电视,多种媒体全力聚焦;专版、专栏、专题,多种形式相映成辉。武汉新闻传媒浓墨重彩,气势恢宏,用万余篇章立体地再现了’98武汉防汛抗洪斗争的全过程,谱写了一曲武汉军民战天斗地、决战决胜的英雄壮歌:

——潘良勇、王占成、王美满、张洪桥、徐金莲、吴绍雨、曹涛、高建成、吴梅英……一大批抗洪英模,通过报端、荧屏、电波走入千家万户,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、敬仰!

——“丹水池阻击战”、“机场路保卫战”、“谌家矶背江一战”、“会战肖家祠”、“鏖战沙湖闸”、“奋战黄金口”、“夜战胡芦坝”、“恶战烂泥湖”、“百战居字号”、“五星涵管抢堵战”……成百上千次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通过各种传媒真实、生动地再现。

全国关注武汉,世界注视武汉。根据中央、省、市领导对防汛抗洪斗争的指示精神,市委宣传部及时策划、组织市属主要新闻传媒,开辟专栏、专版,不惜版面、时段,全力聚焦武汉抗洪主战场。从紧急动员,到决战决胜;从领导干部、三军将士,到基层群众;从雨情汛情,到人情亲情,江城媒体都作了及时、详尽的报道。

《抗洪压倒一切》、《坚持就是胜利》、《丢掉幻想决战到底》……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,长江日报每天发表一篇社论,一连推出17篇;整个汛期,该报一共发表社论30篇,筑起了一道坚固的“精神堤防”。机关报的言论,不仅代表了市委、市政府的意志,也表达了抗洪军民的心声。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、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高度重视发挥机关报社论的作用,关键时刻亲自为系列社论出题目、定调子。系列社论,声若洪钟,树旗帜,铸灵魂,擂起了决战的战鼓!吹响了决胜的号角!

亲切、真实、感人。武汉晚报推出的《走进防汛将士家》、《防汛抗洪将士风采录》、《汛期显真情》等栏目,多角度、多视点,切入武汉城郊抗洪战场,撷取一幕幕动人的情景:堤上的父子兵、夫妻哨、娘子军、爹爹队……折射出武汉军民同心协力抗大洪的精神风貌。

武汉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发400余篇声情并茂的现场录音报道,在第一时间将前方的激战、后方的关切,传遍武汉三镇,在防汛抗洪的前方后方架起了一座“连心桥”。

武汉电视台以宏大的气势,推出《抗洪图》。新闻节目从15分钟增加到40分钟,时间延长一倍以上。60多天的《都市写真》专栏成了防汛抗洪专辑,一幕幕火热的战斗场景,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,鼓舞、激励着前方将士。

洪水退却了,英雄的武汉军民胜利了!

武汉全体新闻工作者见证了这场世纪大洪水,记录了这场大决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